2016年10月8日 星期六

Jobs與美國總統大選

Jobs與美國總統大選

文/郭立昌
倡導「創新產業解決失業」三十年,2016年「Jobs」終於成為美國總統大選的最重要議題,「new jobs」、「good jobs」紛紛出籠。代表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(Hillary Clinton)說:「我們將建造一個『人人有工作』的經濟(we will build an economy where everyone who wants a good job can get one)。」代表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唐納川普(Donald Trump)說:「我的經濟政見可總結為三個有力的字『工作、工作、工作』(my economic agenda can be summed up in three powerful words: ‘Jobs, Jobs, Jobs’)。」
猶記1979年第一次到美國時,海關官員以鄙視的語氣問:「你到這裡(指美國)是什麼目的?」立刻回答他:「創造工作(create jobs)!」他錯愕了一下,但態度隨即轉變,說:「歡迎,歡迎!」果然,我幫客戶開發的「衛星接收器及有線電視」產品,為隨之而來的1980年代帶來榮景,雷根時代創造了19百萬個新工作(new jobs),也出現了雷根經濟學,解決1970年代美國因石油危機造成的社會困境其中最大的就是失業問題。所以,解決失業與「創新產業」不可分割。
由於預見未來有經濟大災,因而在1980年代倡議「社會責任投資」,即以「公益」為主的投資模式,未雨綢繆,儲備回應社會問題的工具;於是發明了「新科技經濟系統」--簡稱「TES」,其中的應用科技可以發展出許多的創新產業,預估帶來10兆美元商機,足以應付經濟大災所衍生的問題。
經由各種國際會議的宣揚包括APECTES終於普獲認同及接受;TES中的「金流、商流、物流、資訊流」將促成人才、商品、勞務、資金快速流通,形成可多國參與的貿易系統(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),因而正式在1998年吉隆坡APEC提案時贏得「電子商務(E-Commerce)」法案,電商產業於焉成型。接著在2003年泰國APEC贏得「協助2.4億人創業之最佳實例」,也促使新興國家懂得運用物聯網(IoTs)協助成立中小企業,孵化新創業者。可惜,由於海島貪腐集團違反國際公約,強力圍剿TES的發明人,以至於延宕落實的期程。2008年果真經濟大災降臨,從美國紐約華爾街襲捲全球。
2009APEC領袖會議,受邀赴新加坡貢獻「重建全球經濟(Rebuilding the Global Economy)」之道,各國政經領袖詢問的仍是:「如何落實TES」筆者倡議的「IIA-TES(投資美國促成經濟復興,Invest in America for the Economic Stimulus)受到美國代表的重視;不過,美國是兩黨政治的民主國家,並非總統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,所以造成IIA-TES的倡議無法及時執行。到了2016927總統候選人辯論會,「新工作」、「好的工作」被提出共有43次;109的辯論會,「jobs」想必仍然是火紅的詞。畢竟工作是收入的來源,有好的工作才有好的收入,才有穩定的生活,社會才會安和樂利。為達到使命目標,橫阻在中間的貪腐集團必須一一被翦除;因此,「反貪腐」的議題也逐漸被了解「與創造工作機會有關」。

作者郭立昌是APEC領袖會議代表,早年創造台灣的精密工業。